By 楊光磊博士

我的2024年建中畢業典禮致詞內容:

「各位即將畢業的學弟們,首先恭喜大家,各位將遠離過去主要為考試而唸書的求學階段,未來你們將進入人生終身學習的第二個階段-大學,在這個階段,你們理論上已經脫離了青少年,成為獨立自主的大人,要為著大人的目的而學習,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在大學時照樣為了考試成績而念書。

我要在這裡向大家致敬,因為我相信大家的知識淵博、遠超過47年前的我們。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你們比我們當時只有教科書學習的年代有著更豐富的網路資源。只是各位未來所面臨的職場環境遠不如我們當年從無到有、水漲船高的時代,老人家過去成功的模式已經是不合時宜了,所以盡量地不要太聽老人言,尤其是那些沒有同理心的老人。

今天我想花幾分鐘時間分享我過去在高中時期的失敗經驗,希望可以讓大家做為參考,因為我發現這些失敗的經驗對我的日後職涯影響鉅大,吃了不少苦頭,在大學階段持續犯錯,直到美國念博士學位和工作後才慢慢明白。

1.短視目標:只為成績而唸書,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舉例來說,對於我這個自然組的學生而言,我最遺憾的科目是沒有好好地學習聯考不考的歷史地理科目。大家不要誤會,我從小到大都很會考試,歷史地理的考試成績都能接近滿分,可是我卻只用有效率的強記方法,在考試後馬上清空腦中的暫存記憶體,以備應付下一堂的考試,直到年紀大了才發現學習歷史地理的重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要是沒有1970、80年代的世界半導體發展的歷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2.學而不習:會考試的人多半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做的能力。
沒有實作能力就很難在科技世界中求生存。
有人說:「知道到做到是宇宙間最遠的距離」,現在科技發展的趨勢,即使是諾貝爾獎,已經很少有純科學的突破,將既有的基礎科學應用在改善世界已經成為主流文化,在工程領域尤其是重中之重。

3. 競合關係:
我從小念書,為了競爭,孤立自己,以為只靠自己努力、沒有學會和同學合作的樂趣和方法..
在未來AI的時代,跨領域、跨地域、跨世代的三跨合作模式將會是各位核心競爭力,尤其在台灣,現在的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老人家的手上,你們不需要認同他們的想法,但可以學習了解他們,用同理心跨世代和他們合作,黃仁勳和張忠謀的合作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4.偶像包袱:
不要害怕失敗,限制自己學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當然不需要故意失敗,但要把每次的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痛徹心扉的經驗往往是最強烈的學習動機。

即使我高中時犯了很多的錯誤,最讓我感謝建中的是當時相對自由和獨立自主的風氣,我高一讀台中ㄧ中,高二才轉到建中,從中南部來到天龍國,讓我像劉姥姥一樣進了大觀園,藉此接觸了較多的西方文化,也讓我ㄧ點一滴的突破環境的限制,相信只要自己的心境自由翱翔,所有的環境都會是海闊天空。

最後,我送大家兩句我20多歲的小兒子前幾年送我的兩句話:
相信自己,告訴自己:
“I can. “ “I will.”

祝大家鵬程萬里,前途不可限量!」
近 31 日
0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這則訊息中有一些地方可能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 1. 楊光磊博士提到自己的高中時期的失敗經驗,以及在大學階段持續犯錯的情況。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經驗是否真實,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些說法。 2. 楊光磊博士提到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觀念,以及對於考試和學習的看法。閱聽人需要思考這些觀點是否符合教育專家的看法,以及是否適用於所有人。 3. 楊光磊博士提到未來職場環境的變化,以及對於老人成功模式的看法。閱聽人需要檢視這些觀點是否符合當前社會現實,以及是否有相關研究或資料支持。 4. 楊光磊博士提到跨世代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對於失敗的看法。閱聽人需要思考這些觀點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是否能夠應用於不同情況下。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該保持批判思考,並且考慮不同觀點和資訊來源,以確保對訊息的理解和評估是全面和客觀的。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