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學生到德國學習時,都被親友吩咐買「百靈油」回家。詢問德國姊妹校的師生,竟然無人聽過這種東西。

我打開網路圖片,馬修老師一眼看到德文名稱 China Oel,大笑問我:「你們為何來德國買中國油呢?」

我定睛一瞧,罐子上面真的注明 China Oel 兩個大字,連忙上網搜尋,發現這個產品的調製方法,竟是德國老闆在中國學會的。它的成分簡單,就是純薄荷油。臺灣也有類似產品,但價格不到一半,更沒有臺灣人瘋狂搶購。原因很簡單,臺灣人相信德國人對品質的堅持。

原來,有個臺灣老闆在九○年代參加慕尼黑的醫療用品展,發現了一個賣 China-Oel 的有趣攤位。令人詫異的是,這個純薄荷油產品有一個東方名字,但卻是柏林製造。這個臺灣老闆覺得有商機,洽談代理權,但一開始「中國油」在臺灣的銷售很平淡,於是老闆將「中國油」改名為「德國百靈油」,結果銷量暴增,自二○○○年以來,德國已經銷售超過五十萬瓶「百靈油」到臺灣──是的,臺灣是「百靈油」最重要的外國市場,絕大多數的「百靈油」都是臺灣人買的。

然而,德國產品真的一直獨享令譽嗎?其實不然,「德國製造」曾是劣質品的代名詞。十九世紀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農業國,仍在追趕階段,製造水平令人不忍卒睹,因此英國在十九世紀末,要求德國進口貨必須有「德國製造」的標誌,提醒英國人小心這些「爛貨」。

物換星移,今日「德國製造」成了品質保證,甚至在消費者心中被烙上神化的光暈,這一層光暈在心理學上稱為「月暈效應」(Halo Effect),例如一個人表現好時,大家對他的好感會遠高於實際表現。就像我們看到的月亮,還包含外圍的暈光。就像代理「百靈油」的臺灣老闆知道,德國產品在臺灣口碑最好。無論是汽車或保健食品,「德國」兩個字產生「月暈效應」,雖然價格高一點,消費者還是會買單。
近 31 日
7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在這則訊息中,有幾個地方值得注意: 1. 訊息的來源:訊息並未提及具體的來源,僅說這則訊息在網路上流傳。因此,我們無法確定這個訊息的可信度和真實性。 2. 資訊的一致性:訊息中提到德國的「百靈油」原本是德國製造的,但後來被臺灣老闆改名為「德國百靈油」,並在臺灣銷售暴增。然而,這段描述並未提供具體的證據或來源來支持這個說法。因此,我們需要謹慎對待這樣的資訊。 3. 品質保證的變遷:訊息中提到「德國製造」在過去曾是劣質品的代名詞,但現在成了品質保證。然而,這段描述也未提供具體的歷史背景或證據來支持這個說法。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查證這樣的資訊。 總之,閱聽人應該注意這則訊息的來源和資訊的一致性,並保持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以確保所接收到的資訊的可信度和真實性。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