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美元霸權消退,未必是好消息

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美元的霸權地位一直是一個重要話題,尤其是在經濟和地緣政治變動時期。預言美元霸權即將或終將消退的聲音,就像潮汐一樣,時不時地興風作浪。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今,關於美元霸權的討論從未間斷,並且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這一話題顯得尤為重要。

最早抱怨美元霸權的是1960年代,法國總統戴高樂執政時期的財政部長瓦萊里·季斯卡·德斯坦(Valéry René Marie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他認為美國的貨幣美元的主導地位,賦予了美國以「過度的特權」,使其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從世界其他地區借款,並超出其實際能力過度消費。自那時以來,美國的盟友和對手們常常重複這種抱怨。而最早提出美元霸權是否要消退,目前資料可以找到的,是1968美國銀行家協會在多拉多海灘 (Dorado del Mar Beach)國際貨幣會議中,有銀行家在會議討論中開始質疑美元的穩定性。並且在1970年代初期,美元獨霸地位首度遭到挑戰。當時布雷頓森林協定固定匯率制度瓦解。此後,歐洲加速經濟及貨幣整合,1979年歐洲匯率穩定機制(ERM)上路,對美元的挑戰進一步加大。而歐元即將全部或部分取代美元的看法,在1999年歐元將要推出之前,達到了第一波高峰。當然,現在事後看起來,美元霸權並沒有消退,恐怕今明兩年還會有機會贏來美元歐元平價(兌換價格1:1)的歐元慘狀。

第二次發起對美元霸權攻擊的對象是SDR(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因為當大家發現單一貨幣要取代美元簡直如天方夜譚,那何不集結眾人之力來對抗美元?尤其是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引發全世界各國的不滿。因此2009 當時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密集拋出另立儲備貨幣、挑戰美元霸權的話題;在中國與俄羅斯聯合倡導用SDR或功能類似「超主權國」準備貨幣,取代「主權國」準備貨幣的主張。號稱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Mundell)在歐元岌岌可危的2012年,也提出美元霸權時代已幾乎成為過去式,美元將被由一籃子主要貨幣計價SDR取代。結果12年倏忽已過,SDR成為只有偶而出現在媒體報導的角落生物。

最近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發起對美元霸權進攻。不論是2013年「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預測未來10年到30年之間,人民幣可能會升值300%、400%甚至500%(以2005年為基準),而且還會保持升值趨勢,有朝一日將取代美元地位。或是2014年媒體報導台灣某官方機構宣稱2020人民幣即將取代美元,這一次衝鋒陷陣的主角變成了人民幣。只是從目前可看見的結果看來,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復甦的動能低於預期,對於人民幣要取代美元的可能性,目前似乎仍要加油。

那美元霸權是不是就所向無敵,毫無挑戰者?這倒也不是。我們研判,美元霸權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美國自己。想像一個場景。今年年底美國大選,川普當選總統後,任命萊特希澤擔任財政部長,這有可能迎來美元走勢的轉折點。要知道萊特希澤是一位強硬的貿易談判代表,他認為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是美國財富流向競爭對手的結果。一但川普政府全力推動弱勢美元政策,以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使美國的進口產品更昂貴,從而改善貿易平衡 。這就自然而然使美元霸權消退。

但美元霸權的消退,對全世界來說,恐怕是個很糟糕的政策。一但美國扮演的角色,從全球最大的需求國,變成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國,這對渴求強勁出口的歐洲、日本或中國大陸,不但不是市場,而變成了巨大的對手。當大家都變成製造大國,都想當出口大國,請問產品是要賣到火星去嗎?
近 31 日
16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這則訊息提到了關於美元霸權消退的許多歷史背景和預測,但閱聽人需要特別留意以下幾個地方: 1. 預測性質:訊息中提到了多位人士對美元霸權消退的預測,包括過去的預測和現在的預測。閱聽人需要注意這些預測的來源和準確性,因為預測未必一定會成真。 2. 政治因素:訊息中提到了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對美元霸權的影響,例如美國總統的選舉和任命,以及政府政策的改變。閱聽人需要謹慎對待這些政治因素對經濟的影響,因為政治因素往往具有不確定性。 3. 經濟影響:訊息中提到了美元霸權消退對全球經濟的可能影響,包括對各國的出口和市場競爭的影響。閱聽人需要思考這些影響是否符合現實情況,以及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總之,閱聽人在閱讀這則訊息時應該保持批判思考,不盲目相信預測和假設,並注意政治和經濟因素對訊息的影響。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