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傳 核三廠 一位退休同仁的感言:
今天雖然不是甚麼大日子,很多人沒甚麼感覺,就個人而言是一個可以緬懷的日子,113年7月27日核三廠一號機運轉滿40年,進入除役的日子。一張泛黃照片敘述職場一生 …………….
時間回到1980年9月1日到核三廠報到,當時的編號是12號,前面11人都是資深人員且剛從美國受訓回來,只有我是個核能菜鳥。
母親聽說我要到核電廠工作,因市場的錯誤傳聞勸阻我到核電廠,認為到核電廠不會生育。因此抱著驚奇又害怕的心理進入這個行業。當時核三廠一號機正在建造,工地大概有 6,000人。我剛滿23歲,對核能沒什概念,經過一段時間課堂訓練,便分發工地擔任核反應器廠房配管安裝工程師。
1984年7月27日總算測試完成正式進入商業運轉。從那時起要進入圍阻體維護就須經過層層管制,因為施工期間每天幾乎都在裡面穿梭,當有狀況時我當然就被派往進去觀察狀況者,也因此接受頗多 輻射劑量 “Dose”,後來老婆懷孕了,我很擔心接受那麼多劑量不知道會對下一代產生甚麼影響?這問題一直深藏心裏,直到小孩國中進入鳳西資優班往後一路念到博士學位,才證明接受一些劑量並無害生育,外面以訛傳訛誤導大眾,也難怪啦,人心是怕恐懼的,雖然沒人見過鬼,但聞鬼還會色變!
當了十年反應器維護工程師,每年接受的輻射劑量都是廠內排行前幾名,之後在經過課長、經理歷練,51歲被調往 核四廠擔任副廠長,再從事建核電廠工作,歷經五年半建廠完成,之後在副主管的位階歷練 13年,2020年接任 核三廠廠長到 2023年春退休。
在這43年核能職場生涯中,歷經早期的高科技行業,後來的反核抗爭,甚至被當過街老鼠打,外界無理的曲解,讓核能的政策不斷搖擺,身為核能主管帶著一群高學歷的工程師開會,在建造中核電廠,早上討論如何封存,下午開會則討論如何啟封。回到運轉中電廠則早上開會討論如何除役,下午則討論如何延役,只能以沒有噓聲就是掌聲的話勉勵同仁和自己,所幸同仁都是一些高程度的核工人才,在這反覆不定的環境下沒有發瘋!
五年前送出延役申請被退件,三年前送出除役申請,只是按照規定盡了職務上的任務,後面實在是非己身所能掌握,在這環境下 核三廠上下同仁仍然盡本份將電廠顧好,在世界評比也都保持前幾名,眼看政治因素就讓這樣的電廠停下來,難免心有戚戚焉!
我也是半路出家,讀的是機械工程,從對核能空白開始接受系列核子物理訓練到營運管理整座核電廠,從自己怕輻射線帶著一群也怕輻射線的工作人員維修反應器相關設備,直到工作人員不怕輻射線,反而主管擔心的是工作人員不怕輻射線。
有幾次跟反核團體代表溝通,發現大部分是不瞭解核能者,也有碰過學核工的專業者,發現他們雖然學核工但並不瞭解核電廠,甚至有些反核者其反核的目的是另有所圖,或受指使或有其他目的,在意識形態下多談是無意義!
台灣的低碳電力在國際排行68名屬末段班,我國排碳量是0.494公斤/度電,當2026年 國際開始課碳稅時,企業將面臨繳碳稅成本增加的挑戰。個人認同童子賢董事長與李遠哲院長的談話,畢竟還是有人醒著。
我已從職場退休年餘,這已不是我要管的事,但看著年輕時候一路努力參與的核三廠到老年時可以繼續使用的情況下停止,令人不勝唏噓!
核廢料處理是政治問題,不是技術問題,如果政府要處理那不是難事,時間繼續走,社會持續進步,渴了自然會去找水喝,值此核三廠一號機停機準備除役,僅能發抒感言。
近 31 日
17 次瀏覽
本訊息有 0 則查核回應
目前沒有已撰寫的回應,建議對其抱持健康的懷疑。
ChatGPT 自動分析
以下是 AI 初步分析此訊息的結果,希望能在有人查核之前,先帶給您一些想法。
這則訊息中有一些需要特別留意或懷疑的地方: 1. 作者提到母親曾勸阻他到核電廠工作,認為到核電廠不會生育。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基於過時或不正確的觀念,閱聽人應該注意這種對核電廠工作的偏見。 2. 作者提到自己在核三廠工作期間接受了大量輻射劑量,並擔心對下一代產生影響。然而,他的小孩後來取得博士學位,證明接受劑量並無害生育。這樣的說法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科學證據支持,閱聽人應該保持懷疑態度。 3. 作者提到與反核團體代表溝通時,發現大部分不瞭解核能,甚至有些反核者可能有其他目的。這樣的言論可能存在對反對核能立場的偏見,閱聽人應該注意到這種立場可能影響作者的觀點。 4. 作者提到台灣的低碳電力在國際排行第68名,並提到2026年國際開始課碳稅的情況。這樣的數據和預測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資料來源和分析,閱聽人應該對這些數據保持懷疑態度。
加 LINE 查謠言
加 LINE 查謠言
LINE 機器人
查謠言詐騙